据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网站11月4日报道,收购便于联想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的份额。但联想公司也面临着问题:它要整合4万名跨国员工——而东西方员工之间领导方式与交流方式的差异不一而足。
近10年后,联想公司已经推出了新的平板电脑系列。然而,尽管联想公司已经拥有更多应对东西方员工文化差异的经验,但仍没有完全克服这些挑战。
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和负责文化整合与多元化的副总裁友兰达·康耶丝是打造联想公司文化的中坚力量。乔健是一名中国人,自1990年便加入了联想的团队。而康耶丝是一名美国人,从戴尔公司跳槽到联想公司——她在戴尔公司曾主管员工的多元化战略。
文章称,如何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企业,乔健和康耶丝的经验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洞见。
乔健说,她第一次参加联想公司西方员工占多数的大会时,心里有不少主意,但是说不出来。西方人胸有成竹、滔滔不绝的谈话方式令在中国从商多年的她很不习惯。
乔健回忆道:“我不知道该怎么插话。”
直到会议将近结束,有人问“还有什么要补充的”的时候,乔健才开始自如地发表意见。会后,有同事把她叫到一旁,告诉她应当早点提出自己的观点,没有人会认为这是粗鲁的。
现在联想集团莫里斯维尔行政总部工作的乔健早已适应了这一切。
乔健开玩笑说:“如今我回到中国倒不适应了。”她现在更习惯美国人的相处方式,因而在中国人看来有些咄咄逼人。
康耶丝说乔健的经历也发生在自己身上,并帮助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。当主持跨文化的会议时,康耶丝会直接让中国的参会者讲话,因为否则中国人可能会觉得尴尬。
在联想集团从上至下,这样互相借鉴的例子都屡见不鲜。甚至联想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参加了相关的培训,了解这种区别。联想的9人管理团队来自6个国家,因而其例会一直在不同地点举行,以便了解其他团队人员的文化。
报道称,今年,联想集团终于实现了超过惠普公司、戴尔公司成为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目标。联想公司认为,这也要归功于管理团队中不同观点的争鸣。
乔健说:“我们决策的过程更长,但是决策的质量很高。”(编译/胡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