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
电话:0535-6730782
  • 微信公众平台
  • 个人求职客服
  • 企业招聘客服
  •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热点 >海翼集团:开辟人才强企之路

    海翼集团:开辟人才强企之路

    来源:首席人才官 时间:2012-09-05
    核心提示:人才战略是海翼集团总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他们重视人力资源和团队建设的体系搭建和机制创新,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,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,造就一支团结协作、奋勇争先、充满激情的经理人团队和各类专业人才队伍。
       人才战略是海翼集团总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他们重视人力资源和团队建设的体系搭建和机制创新,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,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,造就一支团结协作、奋勇争先、充满激情的经理人团队和各类专业人才队伍。
     
      海翼集团主要从事商用运输设备制造(工程机械、汽车、专用车、关键零部件)、商用运输设备服务(金融、物流、贸易)、地产及投资等业务,拥有包括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、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上市公司在内的控参股企业20多家。集团主业突出,各业务板块之间发挥了相互支撑的协同效应,形成了科学、健康、持续的发展格局。
     
      “这些年来,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:究竟是什么能最终把企业引向成功?有形的东西比较容易做到,无形的东西较难掌握。”在海翼集团董事长郭清泉看来,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人才,而要把一群在思想个性、知识层次、技能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的人紧紧地聚集在一起,齐心协力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,惟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做得到。
     
      万事在人,企业的“企”字形象的说明了这句话的深意——没有人,即止。海翼集团的高管团队始终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,每年的工作主题都是紧扣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这个主题,像海翼的“70班”、“80班”,是针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业务骨干、核心人才进行重点培养,他们是集团的“接班人”:“海翼英才训练营”针对加入集团2∽3年的大学生;
     
      “海翼之星培育计划”则是针对刚到集团参加工作的新人。
     
      对于集团高层领导,海翼集团大力推行领导力项目,结合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素质模型,围绕战略思维、激情、自信、变革、创新、责任心等主题展开。
     
      “在人才培养方面,集团的思路很清晰,有具体的措施,有主线,成体系,层次分明。”海翼集团人力资源总监、海翼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喜才说道。
     
      由外至内的转换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海翼的人才使用和配置体系如何?
     
      刘喜才:到目前为止,集团已逐渐有了清晰的人才梯队。作为大型企业,事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,以往去外面挖人,但引进的人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,还有文化融合。目前我们注重内部培养为主,外部引进为辅。内部培养综合管理人才、专业人才,外部引进集团急需的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。
     
      集团现有2.3万多名员工,如何设计或出台一个机制,发现、挖掘和培养内部人才,是我们的挑战。为此,我们出台了海翼集团内部人才市场的运作办法。
     
      对于内部人才市场,我们的目的一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,二是使其成为发现人才的机制,这是最重要的目的。例如有一个岗位空缺,我们以往的做法是眼睛向外看,去招人、挖人,现在虽然也不排斥这两种方式,但会首先向内看,向内部人才市场发信息,实行内部竞聘和甄选。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在未来实际运作中,您希望是全部岗位都可以竞聘,还是某些管理岗位?
     
      刘喜才:主要是要拿出比较合适的岗位,比如部门正职,如果公开竞聘,可能不太合适,所以我们这样做最大的目的还是发现人才。
     
      近期我们拿了子公司一个财务部副经理的岗位,确实发现了不少人才。通过竞聘,大家感受很深。通过这样的机制和办法,有很多70后、80后,真正有能力的,可以被发现。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具体介绍一下集团在团队建设、团队再造和激扬团队方面的做法。
     
      刘喜才:这3个是主题,是分别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的。比如团队建设,是在2009∽2010年海翼集团业绩最好的时候,集团认识到业务发展太快,各种业务都起来了,人才短缺非常明显,招聘压力大,迫切需要进行团队建设。
     
      2011年,感觉招聘跟不上,内部培养往往觉得措施和力度都不够,所以需要再造,提升团队素质,优化团队配置,锻造团队精神,改善团队的管理机制。
     
      2012年提出“激扬团队”的年度主题,因为行业形势不乐观,虽然是暂时的,但我们判断在这样的形势下,更要激扬团队。怎么做?用文化建设;如何落地?通过内部沟通体系。
     
      海翼商学院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,刚才提到的领导力项目、70班、80班、海翼之星等等,运作主体就是海翼商学院。
     
      上接战略,下联绩效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现在你们很看重团队沟通的作用?是如何做的?
     
      刘喜才:是的。海翼集团的内部沟通体系建设,目前做的很有成效。沟通是企业管理最基础的事情,大家都在讲沟通的重要性,但更多只是挂在嘴上,真正要做的时候,觉得太花费时间,另外很多管理者也没有这个意识。
     
      国有企业恰恰有一个优势,即我们过去说的思想建设这种做法现在也被很多外企、民企拿去,觉得用的非常好。例如情感沟通、文化沟通、战略沟通、业务沟通,都是今年我们的重点。具体来讲,我们有一个沟通制度,比如我每个月都要同企业和总部部门的“一把手”做一次面对面的非正式沟通,以人力资源伙伴和顾问的角色,了解在业务培训、团队建设和人才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哪些方面需要集团支持,有什么建议,甚至个人有什么需求和困难都可以谈,以便我们协调解决。
     
      去年,集团领导和所有管理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,因为以前没有过这样的先例,结果反响非常好,对大家的触动也特别大。沟通的时候畅所欲言,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,可以提建议,更可以说自己的真实想法。
     
      去年下半年,领导人跟经理人沟通后,发现内部的风格变了,有些人确实改变非常大。领导人了解到真实、有用的信息,也可以及时判断情况,错了就纠正。如果是个别人的问题,就做好思想工作。
     
      经过这种沟通,大家敞开心扉,打开心结,效果非常明显。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这种沟通已经形成了制度和体系?
     
      刘喜才:是的,6月份我们就做了海翼集团内部沟通的效果评估。这已经变成了制度,人力资源部门是沟通工作的主要推动机构,所以我每个月至少要跟集团本部的部门负责人沟通一次。
     
      另外,我们搭建沟通平台,党、政、工、团一起协动,举办员工活动,做专题沙龙,我们现在主题沙龙有很多,这样集团内部的氛围一下子就变得积极、阳光起来。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其实无论沟通机制也好,企业文化、团队建设也好,它们是一个整体,不能割裂。
     
      刘喜才:是的。在这方面我的感受比较深。我搞过三次企业文化建设,包括在之前的公司,海翼这次是搞得比较成功的,我认为高层推动是最重要的,自己要会运作,要抓住要点,做出来的体系搞得过于庞大,但是做不来,没有切入点,另外要让大家感到有价值。目前我们的商学院课程非常受欢迎,这才能站得住脚,什么叫受欢迎呢?那就是找准切入点,紧扣年度主题,紧扣战略主题,紧扣人才培养。
     
      做培训,我强调要上接战略,下联绩效。上接战略是紧密围绕战略对团队的需求,对人才的需求来做;下联绩效,是要着眼于人才的能力素质的提升,工作绩效的改善和提高,技能提升,行动的改变,形成好的习惯。
     
      我始终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作者的价值是靠自己做出来的,体现在你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撑和推动。海翼集团团队建设、人才培养、接班人计划和商学院已坚持较长时间,这是很重要的事。这几年,培训需求越来越旺盛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100多位内部讲师,这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都有帮助,大家很有兴趣参与。
     
      精耕细作,留住人心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您有将近2 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,对行业、职业发展怎么看?
     
      刘喜才:对于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,业界有不同的看法,大多数走的是专家型路线,也有一些人转型了。人力资源就是“夹心饼干”,需要专业水平,更需要好的心态和超前意识。
     
     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二者的结合——做专家和综合管理工作。我应该是个企业管理者,专家的想法和政策要推行,肯定需要综合管理能力来协调,这样,个人的知识、技能、素质能力才能得以很好的发挥。当然,不少人力资源专业的朋友自己做培训和咨询也可以成为专家,走“自由”之路。所以,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,也有不同的前提条件。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公司对您的要求是什么?
     
      刘喜才:把人力资源做的更好,精耕细作。很多都是长期工作,要坚持不懈,立竿见影的工作不多,但要落实,求实效。比如针对70后、80后的人才培养,每个月做一次,但这已不只是培训的概念,有培训,但更多是研讨交流和主题任务,去到下属企业开展实际工作,提出改进思路和做法、提出好的制度和规划,不单纯是讲完课就走人,那样做意义不大。
     
      《首席人才官》:您现在怎么看团队建设、企业文化?
     
      刘喜才: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很多,但有一点:紧紧抓住人的心,管住人心,管住期望。目前总部层面面貌改变非常大了,基层企业我相信氛围也会改善不少。现在我们感到,员工的朝气活力、积极上进的心态起来了,这很难得。
     
      另外,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还实行导师制,导师制的更多实施主体是在基层企业。针对应届生,我们做的更严格,必须要有导师(我们叫职业指导师)。海翼集团下属产业和行业的差异较大,每个业务块都有不同的特点,各企业有不同做法,但基本要求就是能够培养人、带团队。
    分享: 分享到新浪微博
    分享到QQ空间
    客服服务热线
    0535-6730782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手机浏览

    ©2008-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-3

  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

    用微信扫一扫